close

  吉林好人引領風尚每周標兵———兩次援疆 給當地留下一支醫療隊來源:新文化報 - 新文化網
  B04版
    本報通化訊(記者 盧紅) 2010年7月,柳河縣人民醫院眼科主任尹漢龍響應中央對口省市援疆的號召,不顧自己年過半百的身體,不顧妻子及家人苦苦的勸說,來到童話邊城布爾津,擔任縣人民醫院眼科主任。三年援疆路,尹漢龍不僅為當地的農牧民帶去了先進的醫療技術,還組建了五官科,培養了一批成熟的醫療技術人員,為當地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。
    布爾津縣是新疆出了名的老風口,風沙大、氣候乾燥,各種眼科疾病多發,尹漢龍到新疆後,看到眾多迫切需要救治的患者,50多歲的他顧不上剋服時差、飲食、氣候的不適應,一頭扎進了救治患者的工作中。布爾津縣窩依莫克鄉阿克吐別克村牧民塔肯在家裡劈柴火時,一不小心木屑崩到了眼睛里,牧區交通不便,在家裡耽誤了六七天,木屑一直沒有取出,眼球發炎感染,一家人當時都以為他的眼睛肯定是保不住了。聽說縣醫院來了一位吉林的援疆醫生,家人抱著試試看的態度,來找尹醫生。在尹漢龍的細心照顧下,20多天后,塔肯康復出院,他用哈薩克語表達著感激之情,但尹漢龍一句也聽不懂,憋得這位牧區漢子滿臉通紅,撲通一下跪在了地上……
    布爾津縣南北狹長1萬多平方公里,居住著哈薩克族、漢族、回族、蒙古族、維吾爾族、俄羅斯族等21個民族的8萬多人,地廣人稀、居住分散給農牧民群眾就醫帶來了許多困難和不便。尹漢龍一有時間就下鄉巡診,為鄉親們送醫上門。83歲的牧民阿依孜木汗,得白內障八九年,就是尹醫生巡診發現後給予治療的。在當地,尹漢龍的手機號碼很多患者都知道,尤其是牧區的老百姓,所以他堅持24小時為患者開著手機。一年半的援疆工作,尹漢龍在布爾津縣,接診1萬餘人次,義診5000多公里,平均一天接診20多名患者,每天至少兩台手術,被當地百姓親切地稱為“光明使者”。
    尹漢龍用真情服務新疆人民,用堅持書寫承諾,在一年半的援疆期滿後,又主動申請第二次援疆服務,還動員同樣從事醫務工作的愛人一同來到布爾津縣援疆服務。“這裡太需要醫生了。”尹漢龍眼含淚光,“我走了,這裡的病人怎麼辦?”尹漢龍說,他的手法再高,技藝再精,也是有限的。“我要把技術留下,為當地醫院培養一批接班人。”尹漢龍說。為了培養一支技術成熟的醫療隊伍,尹漢龍像醫學院的老師教學生一樣,事無巨細。遇到大手術,尹漢龍總是把年輕醫務人員帶在身邊,言教、身教同時進行。“現在他們已經對常見病和多發病可以獨立完成。”尹漢龍欣慰地說。
    三年援疆路,尹漢龍完成了給當地百姓從“輸血”到“造血”的過程,為當地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,從根本上解決了當地百姓看病難的問題,也完成了真正意義上的援疆工作。
  (原標題:兩次援疆 給當地留下一支醫療隊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a70taxgo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